在鴕鳥的飼養技術中,雛鴕鳥的飼養管理尤為重要,是養殖場發展的基礎。因此,掌握先進的飼養技術進行綜合分析飼養并做好衛生和消毒工作,對提高鴕鳥成活率將起到重要作用。本文通過對雛鴕鳥的飼養觀察,結合發達地區養殖場的成功經驗,探索出對雛鴕鳥的早期飼養經驗,總結出一系列促進雛鴕鳥成活率高的飼養管理方法。
一、雛鳥育雛前準備
1.育雛舍:雛鳥舍類似雛雞舍,具備保溫、干燥、通風、防暑等功能,備有通風增溫設施。欄舍坐北朝南,帶有相應的半蔭棚運動場,室內為水泥地面,運動場內有1/3水泥地面。入雛前1周進行全面打掃和消毒,地面和墻壁用1~2%的火堿噴酒消毒,然后關閉門窗,用甲醛溶液、高錳酸鉀溶液熏蒸消毒。育雛室門口設有火堿消毒池,入維前1天,將育雛室的溫度升至22~25℃,保持相對濕度50%~60%。
2.育雛器具:采用土烷增溫來育雛,人雛前對育雛室進行徹底消毒,因地取材,用鋸末或植物秸桿燒坑使溫度保持在34~36℃,與人體溫相近。
3.食槽:光滑平整,便于雛鴕鳥吃食,便于清洗和消毒。食槽固定結實,否則被雛鳥踩翻,既浪費飼料又可能壓傷雛鳥,水槽使用水盆,使用前先進行清洗和消毒,因鴕鳥飲水時嘴向前要水,然后頭向上拾,故盛水的盆子要較寬闊。
二、雛鳥飼養管理
1.育雛密度管理。育雛密度對雛鴕鳥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。雛鴕鳥的培育一般采用地面育雛,在出雛后第一周內,每只雛鳥需要面積至少0.16~0.2平方米,以便雛鳥既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休息場所,又可有效地減少雛鳥相互間的應激,防止腿部畸形。以后每長大一周,活動面積至少應增大10%,同時區域的角落應做成弧形,以免雛鳥因溫度過低時在角落堆積而導致踩傷、擠傷,甚至造成死亡。
2.雛鳥養殖溫度控制。出殼不久的雛鴕鳥背部暖而腹部受涼,則腹中的卵黃吸收不良或完全不吸收,大大降低了雛鴕鳥的或活率。為了保溫、御寒,有條件的可用電熱板或其他保溫設備,可促進卵黃吸收,使胃液流動,促進消化。在飼養管理過程中,要經常觀察雛鴕鳥的動靜、狀態,以正常狀態為標準來調整
溫度。例如雛鴕鳥互相擁擠聚集在一起,食欲和精神不振,并發出震顫的吱吱叫聲,這是溫度略低的表現,應予升溫,同時還要防止雛鴕鳥被踩壓室息而死。如雛鴕鳥張嘴喘氣呼吸、大量飲水,并且展翅散熱,食欲減退至拒食,這是溫度過高的表現,采用多給飲水,少墊草或拆除保溫設備等措施來降低溫度。
3.育雛舍里的合適溫度。出殼雛鴕鳥2周齡內應保持在24℃以上,以后逐漸降至18℃。育雛傘或育維籠內出殼后雛鴕鳥保溫育雛第1日齡為35℃(育雛室溫為25℃),1周齡內應達到33℃~36℃,第二周起每周減少3℃,1月齡以后每天降0.5℃,一般2月齡~3月齡以后脫溫。1周齡~4周齡選在天氣晴朗氣溫高時將雛鴕鳥放到運動場上活動,曬曬太陽:炎熱夏季,運動場要有樹萌或陽棚,以便降低育雛舍內的溫度。
3.適宜的濕度控制。育雛舍適宜的濕度對于雛鴕鳥的生長也很重要。如果育雛舍濕度過低,會導致雛鴕鳥出現脫水癥而降低其成活率,應及時提高濕度、補充營養。如果育雛舍濕度過高,則會導致雛鴕鳥出現水腫。育雛舍前期的相對濕度一般應控制在50%~55%,后期可降低濕度要求,在50%~75%的范圍內均可適應。
4.適宜的空氣流通。育雛舍需要注意增加空氣流通,及時排除育雛舍內糞尿等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,促進雛鴕鳥生長。冬季時通氣要注意使用暖氣,防止雛鴕鳥受到冷風吹襲而受涼。
5.飼料與飼料配方。剛出殼的雛鳥并不饑餓,其腹內的卵黃提供的營養足以滿足48-72小時的營養需要。開食過早會使卵黃吸收不完全,損傷消化器官,對以后的生長發育不利。因此,雛鴕鳥出殼后72小時開食為好。開食前應先給飲水,水中加0.01%的高錳酸鉀。飲水后2小時再喂給混合精飼料,精飼料以粉狀拌濕喂,也可用嫩綠的菜葉、多汁的青草、煮熟切碎的雞蛋作為開食料。在這期間不能在育雛傘、育雛箱內使用墊草和其他墊料,因為此時雛鳥分不清什么東西可食與不可食,只要能吞咽進去的東西就吃,往往造成腸模阻。1周齡雛鳥的飼料以少喂勤添為原則,每隔3小時投喂1次,以后逐漸減少到4小時喂1次。
每次先喂青綠飼料,后喂精飼料,每次以不剩料為準。1周齡以后喂料可不用拌濕料,而改喂顆粒料。1-3月齡的雛鳥精料占日糧的60%,青綠飼料占40%。鎂的缺乏可引起骨骼病變,從3周齡開始,可以在飲水中補充硫酸鎂,添加劑量為每10升水中加5克。
雛鴕鳥的精料配制:1-3月齡雛鳥的混合料中,粗蛋白質的含量在21%-22%,若單純喂含高蛋白質的混合精料,很快會導致腿病的發生。雛鴕鳥對鈣、磷等礦物質元素的要求比雛雞、鴨高得多,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含鈣的飼料如貝殼粉、碳酸鈣、磷酸氫鈣等。若以雛雞飼料喂雛鴕鳥,應添加2%-2.5%的骨粉,可有效防止腿病的發生。
三、雛鴕鳥常見病及其防治措施
1.曲霉菌病。發生曲霉菌病的病鳥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、口流粘液、體溫升高、離群懶動等癥狀。防治措施:避免飼喂霉敗的飼料,不使用發霉的墊料;用1:3000的硫酸銅液作為飲水:采用針對病菌的抗生素藥物肌注。
2.白痢。發生白痢的病鳥食欲減退,排便有腥臭味,精神萎頓。防治措施:立即隔離病鳥,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??煽诜撩顾仄?,每次3~10片,每日3次,連用3天;肌注硫酸慶大霉素,每次用量20萬~40萬IU,每天1次,連用3~5天。
3.腳腿病。發生腳腳病的病鳥喜臥懶動,行走不正常。防治措施:雛鳥欄舍可用粗布墊地以防跌傷,雛鳥長大后也應保持地面粗糙度,防止其滑倒受傷;保證雛鳥食物中的鈣質含量,食物中添加適量骨粉以及硒等微量元素;按1g多維對水1.5kg的比例,在雛鳥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,并持續3個月。
4.新城疫。發生新城疫的病鳥呼吸困難,偶爾伴隨咳血癥狀:眼腫脹,分泌物多;排便不正常:并伴隨一些神經癥狀。防治措施:以疫苗免疫為主,1~2周齡用LaSotaIV系或克隆30系滴入鴕鳥眼中或鼻中進行免疫,或采用肌注1次I系疫苗的方式進行免疫。
四、結語
掌握科學的管理經驗以及先進的飼養技術,對雛鴕鳥的早期飼養至關重要,特別是在提高雛鳥的成活率方面作用表現突出。在飼養管理中,應合理進行維輪鳥的開食管理,加強對舍飼環境的監控,對于發生疾病的雛鳥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情,以保證雛鴕鳥的健康生長。